法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上午11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正式批准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IGGP)”及有关章程和指南,并将已有的所有世界地质公园纳入该计划,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进一步彰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具有国际价值意义地质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视和决心,同时也标志着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识正式诞生。
早在2011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要求总干事与成员国协商,探讨将现有世界地质公园倡议正式化并将其转变为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可能性。为此,相关讨论持续展开,直至地质公园工作组成立以后,通过各方的努力,先后经过两年7次会议的讨论与磋商,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工作组向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196届会议提出了设立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的最后建议并获得认可,随后该项决议被提交至第38届大会以获最终批准。
为了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申报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举行,并由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17个成员及8个中国地质公园共同创建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截至2015年10月底,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共有成员120个,分布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从建立单一保护内容的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到建立保护为主和适当开发的地质公园,我国国家地质公园事业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先后批准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186个,遍布了全国31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世界地质公园有33个,稳居世界之首。
目前,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地质公园已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与解决群众就业、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提升原有景区品位和基础设施改造、国际交流和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充分彰显了地质公园的价值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标杆、践行生态文明的典范、展示国家形象的名片、促进国际合作的引擎。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公园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赞扬说“中国在地质公园建立这一工作中起到了开拓性的推动作用”。2013年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为非洲12个国家举办了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培训班,展示了中国地质公园在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科技与文化交流。
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和契机,今后我国地质公园将继续坚持强化保护优先、积极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改进监督管理、深化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我国地质公园的独特优势和国际引领示范作用,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大会适逢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有18个国家的元首参加了会议期间举行的元首论坛,研讨今后教科文组织的发展,是参会国家元首最多的一届大会。大会开幕式由第37届大会主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此次大会将讨论下一个双年度的重大计划,各国教育部长还将研究制定实施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