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的王贵玲研究员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第八季“大国工匠”称号。
王贵玲是水环所副总地质师,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王贵玲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匠人精神”,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的突破,在我国多个区域实现了找矿新突破,为国家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相关成果获科学技术奖17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野外调查,不畏艰险
从事地质工作三十余年来,王贵玲长年扎根野外一线,四海为家。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他走过人迹罕至的高原,穿过层峦叠嶂的深山,踏遍幅员辽阔的西北,他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没有高新技术辅助地图定位的年代,他把温泉和地热井的位置进行手工标注,将一幅幅地热资源分布图深深地刻在脑海。至今,提起我国某个地方有一处温泉,他都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应的位置。
科学创新,敢为人先
90年代在华北打井很是艰辛,王贵玲大胆创新,敢为人先,首次将石油上的射井技术引入地热施工中,使得当时开发的地热井水量提升近10倍。近年来,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王贵玲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首创科技成果。他相继提出了我国不同构造区水热与岩热相伴相生的“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地热系统成因理论;提出了我国四种干热岩资源成藏模式,创建了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靶区优选技术,圈定了首批干热岩勘查开发靶区;建成了京津冀地区首个地热梯级综合利用科研基地,形成了中低温地热发电、供暖、设施农业高效利用新模式。
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十一五”期间,王贵玲先后在山东、安徽、西藏三省区进行了地热资源调查,制定了全国地热资源调查技术要求。“十二五”期间指导全国范围内的浅层地热、水热及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调查。“十三五”期间,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京津冀地热科技攻坚”,探获热储温度超过100℃的地热钻井6口;开展雄安新区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工作,打造地热资源利用全球样板,为新区44个开采片区的勘查评价和出让提供了支撑,有效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从前深部地热资源探采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如何从技术上实现超越,一直是王贵玲努力的方向。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王贵玲创新攻关深部碳酸岩热储增产改造技术,促进深部低产能碳酸岩热储产能大幅提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雄安新区容城 3024-3174 米深热储实施了水力喷射+酸化压裂综合增产改造,实现了目标层段涌水量提高近10倍;同时在牛驼镇地热田2470-3978 米深热储实施增产改造工作,实现全井段产能提升64%。相关成果“碳酸盐岩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得了“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十余年来,初心不改,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不胜枚举的创新成果,无不体现着王贵玲同志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在新的奋斗征程上,王贵玲表示将始终瞄准世界地热前沿技术,围绕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要求,找出阻碍我国地热利用发展的瓶颈技术,有的放矢、攻克难关,为我国地热开发利用事业奉献自己力量。
实验室指导工作